在我的育兒生涯中,我曾經嘗試過各種與帥帥溝通的方法:從「因為我說了算」(效果持續時間約3.5秒),到「如果你做完功課,就可以看卡通」(賄賂戰術,成功率較高),再到我的個人最愛「讓我們像成年人一樣討論這個問題」(通常以帥帥問我「什麼是稅收」並成功轉移話題而告終)。
但沒有什麼能與上個月我們開始使用的「AI家庭溝通助手」相提並論。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作為一個大數據專家,我的工作時間常常不規律,有時需要處理深夜的系統問題或者參加跨時區的視訊會議。這導致我和帥帥的溝通時間變得零碎而不穩定。
「爸,你為什麼總是沒時間?」某天晚上,當我第三次錯過他的足球訓練時,帥帥問道,聲音中帶著明顯的失望。
這個問題像一把小刀刺進了我的心。我嘗試解釋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但在九歲孩子的眼中,這些都不是錯過他重要時刻的充分理由。
就在我絞盡腦汁尋找更好的解釋方式時,帥帥突然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我們可以用AI幫忙嗎?」
「用AI幫忙...溝通?」我困惑地重複道。
「是的,」帥帥解釋,「學校有個同學的家庭使用AI家庭助手,可以幫助忙碌的父母和孩子保持聯繫。」
💬帥爸金句:「AI家庭助手就像是有一個永遠不會忘記你孩子足球賽時間的秘書,只是它偶爾會建議你在比賽中使用量子物理學戰術。」
🎁專為忙碌爸媽精心打造的《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
忙到沒時間懂AI,但又怕孩子被時代甩開? 這份《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就是給你的。
每次只要15分鐘,讓你和孩子一起做出第一份AI作品
不用懂技術、不用教學,只要陪著,就能啟動未來素養
任務卡+Notion打卡表,一頁式設計,超好上手
👉加入官方LINE並輸入「共學」今晚就能開始第一個任務,帶孩子一起走進AI的世界
我對此半信半疑,但決定一試。我們下載了一個專為家庭設計的AI溝通平台,設置了我們的個人資料和日程表。這個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智能橋接」——即使我們無法同時在線,也能保持某種形式的對話。
工作原理很簡單:帥帥可以隨時向AI分享他的想法、問題或者一天中的趣事。AI會記錄這些內容,並在適當的時機(比如我的工作休息時間)提醒我查看。同樣,當我想到要告訴帥帥的事情,但他正在上學或睡覺時,我也可以通過AI傳達。
💡知識點:AI家庭溝通工具可以通過異步消息傳遞、情感分析和個性化提醒來幫助忙碌家庭保持聯繫。這些工具不僅記錄和傳遞信息,還能識別情緒需求,提供溝通建議,甚至創建共享體驗。然而,它們應該增強而非替代真實的親子互動。
第一週的體驗出乎意料地順利。帥帥會在放學後向AI分享他的一天:「今天科學課我們做了火山實驗,超級酷!」或者「數學測驗我得了95分,只錯了一道題。」AI會將這些信息整理成一個簡潔的摘要,並在我工作間隙提醒我。
我也開始使用這個平台分享我的工作見聞:「今天我幫一所大學設計了一個系統,可以檢測論文是否抄襲,就像一個超級偵探!」或者「猜猜看,我今天在辦公室看到了一隻迷路的貓,它躲在伺服器機櫃後面,我們花了一個小時才把它哄出來。」
但真正讓我驚訝的是AI的「情感橋接」功能。有一天,帥帥向AI發送了一條消息:「今天足球比賽我們輸了,教 練說我需要更多練習。我有點難過。」AI不僅將這條消息標記為「需要情感支持」,還建議了幾種可能的回應方式,從簡單的鼓勵到具體的練習建議。
我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回應,既表達了對他感受的理解,又提出了一起練習的建議。當我們晚上見面時,帥帥主動提起了這個話題,我們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這在以前是很少發生的。
「AI家庭助手就像是有一個永遠不會忘記你孩子足球賽時間的秘書,」我某天對一位同樣忙碌的同事評論道,「只是它偶爾會建議你在比賽中使用量子物理學戰術。」
這句話中確實有一絲真實。AI有時會提出一些過於「優化」的建議,比如建議我們按照精確的時間表進行活動,或者使用過於正式的溝通語言。但總的來說,它確實幫助我們在繁忙的日程中保持了聯繫。
然而,約一個月後,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帥帥開始向AI分享一些他不直接告訴我的事情,比如他對某個同學的不滿,或者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的擔憂。
這讓我有些擔心。一方面,我很高興帥帥有一個可以表達自己的渠道;另一方面,我不希望AI成為我們之間的情感屏障。
我決定直接與帥帥談談這個問題。
「我注意到你向AI分享了很多事情,」我在一次晚餐時說,「有些事情你似乎更願意告訴它而不是直接告訴我。」
帥帥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坦率地回答:「有時候和AI說話更容易,因為它不會打斷我,也不會看起來很忙或者很累。而且,它不會因為我說的事情而生氣或失望。」
這個回答讓我心頭一緊。帥帥說得對,我確實經常因為工作壓力而顯得心不在焉,有時甚至會不自覺地打斷他的話。
「我明白了,」我誠實地說,「我很抱歉有時候我看起來不 夠專注。但我想你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對你失望或生氣。我希望你能直接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帥帥點點頭,但看起來還有些猶豫。
「有時候我不知道怎麼開始說,」他承認道,「AI會問我具體的問題,這讓表達變得更容易。」
這給了我一個啟示。也許問題不在於AI取代了我們的溝通,而在於它揭示了我們溝通方式的不足。
於是,我們達成了一個新的協議:我們仍然使用AI平台保持日常聯繫,但每週至少有一次「無科技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關閉所有電子設備,進行面對面的交談。
更重要的是,我承諾在這段時間裡完全專注於帥帥,不被工作或其他事情分心。
我們還從AI那裡學習了一些溝通技巧。例如,使用「我感覺」而不是「你總是」來開始困難的對話;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表達完整的想法;通過提問而不是假設來了解對方的感受。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混合方法效果很好。AI幫助我們保持日常的聯繫和信息共享,而我們的「無科技時間」則變得更加深入和有意義。
「爸,」在一次「無科技時間」中,帥帥突然說,「我喜歡我們現在的交談方式。」
「我也是,」我微笑著說,「AI幫了我們不少忙,對吧?」
「是的,」帥帥點點頭,「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和你直接說話。AI很聰明,但它不會像你那樣笑,也不會給我一個真正的擁抱。」
聽到這番話,我忍不住伸出手摟住了帥帥的肩膀。是的,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有些東西是無法替代的:一個真實的擁抱,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以及那種當你看著自己的孩子時湧上心頭的無限愛意。
如今,幾個月後,我們的溝通模式已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AI仍然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幫助我們在忙碌的日程中保持聯繫。但我們也更加珍視那些真實的、面對面的時刻。
最重要的是,這段經歷教會了我們一個寶貴的教訓:科技本身既不是問題的根源,也不是解決方案的全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以及我們是否能夠認識到它的局限性和我們自身的需求。
在這個AI迅速發展的時代,也許最大的挑戰不是學會如何與機器溝通,而是如何在機器的幫助下更好地與彼此溝通。
因為最終,無論AI多麼先進,真正的連接仍然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那個無法數字化的空間裡。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