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科真的GG了嗎?哈佛也向現實低頭!

文科真的GG了嗎?哈佛也向現實低頭!

「文科已死,社科也差不多要掰了!」這句話最近在學術圈和升學論壇上像病毒一樣擴散,讓不少準備填志願的同學和家長們心頭一驚。這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血淋淋的現實?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知識點科普: 「文科」(Liberal Arts) 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指的是自由人學習的技藝,例如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七藝」,跟奴隸學習的實用技能是相對的喔!

聽說有位拿過化工碩士、後來華麗轉身投奔文科懷抱的學者大大(別問我是誰,他很低調),就曾坦言對文科沒啥「原生家庭」的包袱,覺得文科嘛,大概只需要那一小撮真正有愛、有才華的頂尖高手去玩就好,其他人還是洗洗睡吧。


另一邊,專門幫高中生指點迷津的升學輔導專家,更是幾乎一面倒地狂推:「同學,選理工科啦!CP值比較高,未來才有出路啊!」


💬  帥爸金句時間: 「唉呀,選科系就像挑水果,有些看起來漂亮,但不甜又沒水分;有些長得普通,卻能讓你吃飽飽。『麵包』還是很重要的啦!」

文科大退潮,不是說說而已?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刺耳?但殘酷的是,它們似乎跟現實世界的風向不謀而合。

先別提對岸大學近年來大刀闊斧地裁撤文科專業,像是設計、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科系,簡直像骨牌一樣倒一片。就算把目光放到世界頂尖學府,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舉個栗子,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學,在2024年秋季就一口氣取消了30多門課,重災區集中在歷史與文學系、藝術與建築系、宗教研究這些「純文」領域。


除了少數老師真的有事或離職,大部分課程被砍的原因超直白:學生報名人數太少,根本開不了班啊!哈佛自己也統計,近兩年入學的新生,選人文學科的連10%都不到。


💡知識點科普: 哈佛大學人文學科招生比例下降,其實也反映了全球高等教育更強調STEM (科學 Science、技術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數學 Mathematics) 的趨勢,因為這些領域被認為更能直接驅動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

🎁專為忙碌爸媽精心打造的《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

忙到沒時間懂AI,但又怕孩子被時代甩開? 這份《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就是給你的。


  • 每次只要15分鐘,讓你和孩子一起做出第一份AI作品

  • 不用懂技術、不用教學,只要陪著,就能啟動未來素養

  • 任務卡+Notion打卡表,一頁式設計,超好上手


👉加入官方LINE並輸入「共學」今晚就能開始第一個任務,帶孩子一起走進AI的世界



所以啦,文科專業被裁撤,不全然是學校高層「一聲令下」的結果,很多時候,根本是學生們用腳投票,自己選出來的「自然淘汰」。


文科生,你的「錢」途在哪裡?

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不愛文科了呢?答案簡單到讓人想哭:因為畢業後工作難找,薪水又不怎麼樣啊!


💬帥爸金句時間: 「想當年你爸我年輕的時候,人家說『師醫公』是鐵飯碗!現在喔,鐵飯碗也可能生鏽啦!重點是,你學的東西能不能讓你『有飯吃』,還能『吃得好』!」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老大不客氣地做了一份調查,鎖定近幾年畢業、22到27歲的大學以上學歷年輕人。


結果出爐,失業率最高的前十大專業,簡直是文科同學會:

  1. 藝術史 (Art History):8.0% (文科哭哭區)

  2. 博雅教育/文科 (Liberal Arts):7.9% (文科哭哭區)

  3. 美術 (Fine Arts):7.9% (文科哭哭區)

  4. 航空航天工程 (Aerospace Engineering):7.8% (咦?亂入的理科生,但也是競爭激烈啊!)

  5. 歷史 (History):7.5% (文科哭哭區)

  6. 英語語言 (English Language):6.6% (文科哭哭區)

  7. 大眾傳播 (Mass Media):6.3% (文科哭哭區)

  8. 物理 (Physics):6.2% (又一個亂入的理科生,高處不勝寒!)

  9. 商業藝術與平面設計 (Commercial Art & Graphic Design):6.0% (文科哭哭區)

  10. 社會学 (Sociology):5.5% (文科哭哭區)


看到沒?10個裡面,文科相關就佔了8個!你說慘不慘?

更慘的還在後頭!這份報告還統計了「學非所用」的比例,也就是說,你可能學了歷史,畢業後卻跑去賣保險。


雖然沒失業,但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專業上的「失業」,因為你沒辦法靠自己苦練多年的專業技能吃飯啊!


看看這些「學非所用」的「就業不足率」 (Underemployment Rate):

  • 藝術史:驚人的62.3%!

  • 博雅教育/文科:56.7%

  • 美術:55.5%

  • 歷史:53.5%

  • 社會學:49.6%

  • 英語語言:48.4%

  • 大眾傳播:47.7%


上面這些文科專業,畢業生超過一半的人都在做跟自己所學無關的工作。相較之下,前面失業率榜單亂入的航空航天工程,學非所用比例只有17.9%;物理則是31.2%,簡直是榜單中的清流。


💡知識點科普: 「就業不足率」(Underemployment Rate) 不只看失業,還包括了工時不足 (想做全職卻只能做兼職)、技能與崗位不匹配 (大材小用或學非所用),以及收入過低等情況。是一個比單純失業率更能反映勞動力市場真實狀況的指標。

這說明什麼?在美國這個失業率相對算低的地方,文科畢業生都這麼慘了,那其他地方……(抖)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起薪問題,薪資最高的TOP 20專業裡,只有5個勉強不算純理工科,但它們也很難說是典型文科,像是:藥學、護理、商業分析、金融學、經濟學。藥學和護理是技術門檻高的專業;而商業分析、金融、經濟,則是沾了「離錢近」的光,一旦擠進去,薪水自然不會太差。


💬帥爸金句時間: 「孩子啊,『興趣不能當飯吃』這句話雖然老套,但有時候還真他X的有點道理!除非你的興趣能變成別人願意掏錢買單的專業,不然,還是先想想怎麼填飽肚子卡實在!」

除此之外,前20名就再也看不到典型人文學科的蹤影了。從統計數字來看,選文科,嗯,似乎真的跟「發大財」比較無緣。


許多人選擇理工科,是因為這些學科訓練出來的人,公司搶著要。他們能貢獻專業技能,幫公司創造相對容易量化的財富。我們不否認藝術、歷史、音樂也能創造價值,但就像梵谷,他的藝術偉大到不行,畫作卻要等到他過世多年後才能兌現成天文數字般的金錢。這種高度不確定性和延遲性,絕大多數追求效率和利潤的商業公司是無法接受的。


相反地,一個在頂尖大學拿到電腦博士學位,又曾在Google自駕車團隊打滾幾年的工程師,公司把他挖角過來,幾乎可以精算出他未來能帶來的收益。在理論與工程的完美配合下,財富就像水龍頭一樣嘩啦啦地流進來。


所以啦,理工科領域,頂尖的菁英工程師固然能分到一大塊蛋糕,但就算只是次一級的,甚至連菁英都算不上的普通技術人員、熟練工,甚至是兩光的工程師,也都能有口飯吃。因為整個產業的餅夠大,養活了各個層級的人。


而人文學科呢?由於不直接創造「現金流」,能用鈔票衡量的價值也遠不如前者,所以通常只有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撮人能吃香喝辣。財富還來不及往下流到次一級的人文菁英那裡,就已經乾涸了。


💡知識點科普: 這裡談到的「可量化財富」,指的是能直接用金錢衡量的價值,例如公司營收、產品利潤等。而人文學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文化傳承、社會批判、倫理思辨等「無形資產」上,這些雖然極其重要,但比較難直接換算成薪水單上的數字。

懂了這個邏輯,再回頭看那些討論「文科已死」的文章,你會發現很多論點都缺乏基本的「比例感」。


有些文章談完文科的慘況後,會突然筆鋒一轉,說文科不是沒有出路,而是會有「新出路」!然後舉例,像是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新開的「社會學中的人工智慧」專業,說未來可以當「AI倫理顧問」。


這聽起來很炫炮對吧?但問題是,AI倫理顧問很可能是AI工程的「衍生物」。你不可能期待AI領域出現10個AI倫理顧問搭配10個AI工程師的黃金比例,更實際的可能是10個AI倫理顧問搭配1萬個AI工程師。


所以,從比例上來看,新的人文學科職位需求,依然遠遠少於新的理工科職位。在創造金錢財富的能力上,人文學科和理工科背景的工作,差距恐怕只會越來越大。


那麼,理工科就能永遠笑傲江湖嗎?這可不一定……(欲知後續,請看下回分解!)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https://reurl.cc/rEAK54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 https://www.youtube.com/@ppvsread

藍色抽象背景
加白邊.png

AI海嘯來襲,理科金飯碗也危險?帥爸:「孩子,這局很難講!」

最近美國大學的CS(電腦科學)申請,真的是拚到翻、殺到見骨!

雲書苑

雲書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 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20號3F

✉️ 信箱 | talk@ppvs.org

☎️ 電話 | (02) 2823 - 0833

AI教育快與慢 AI親子共學

  • 官方網站
  • Facebook
  • Line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