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誓,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後院搭建一個天文台。但當你有兩個對宇宙充滿好奇的孩子,而且他們剛剛看完一部關於外星人的電影時,事情就會朝著你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方向 發展,就像政府預算或者我試圖按照說明書組裝的任何東西一樣。
「爸爸,外星人是真的嗎?」小兒子在一個平常的週四晚上問道,眼睛睜得大大的,彷彿他剛剛目睹了UFO降落在我們的垃圾桶旁邊。
「宇宙有多大?」大兒子緊接著問,「有無限大嗎?如果是無限大,那麼一定有外星人,對吧?」
就在我準備用「嗯,這個嘛...」這種經典的父親迴避技巧時,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將SPARK引導式學習模型應用到天文學探索中。
畢竟,比起解釋為什麼外星人如果真的存在卻從不拜訪我們家(可能是因為我們的Wi-Fi密碼太複雜),教導孩子們關於宇宙的真相要有意義得多。
See(觀察與引導)
當天晚上,我們決定進行一次即興的星空觀察。
我搬出了一個舊望遠鏡,這是我多年前買的,當時我天真地以為自己會成為業餘天文學家,就像我曾經天真地以為自己會學會彈吉他或者堅持每天早起跑步一樣。
我們在後院鋪了一條毯子,關掉了所有的燈。當我們的眼睛適應了黑暗後,星空逐漸在我們頭頂展開,就像有人在黑色天鵝絨上灑了一把鑽石。
「哇!」小兒子驚嘆道,聲音中充滿了敬畏,「它們好多!」
我拿出平板電腦,打開了一個星空觀察應用程式。當我們將平板對準天空時,應用程式顯示出我們正在觀看的星座和行星的名稱。
「看, 那是北斗七星,」我指著天空中最容易辨認的星座之一說道,「古代的水手用它來確定方向。」
「就像古代版的GPS?」大兒子問道。
「沒錯,只是沒有那個煩人的聲音告訴你'請在下一個路口右轉',」我回答道,暗自慶幸星星不會像我的導航系統那樣在我錯過出口時表現得如此失望。
我們繼續用應用程式探索夜空,發現了木星和它的衛星,火星的紅色光芒,以及各種各樣的星座。孩子們被這些天體深深吸引,他們的眼睛比我見過的任何星星都要亮。
Prompt(提示與方向)
看到孩子們對星空如此著迷,我決定引導他們思考一些更深入的問題:「你們覺得星星有多遠?它們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有些星星看起來比其他的亮?」
我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在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太陽系模型,然後在周圍寫下了幾個引導性問題:
如果太陽是一個籃球大小,地球會有多大?會在多遠的地方?
光從太陽到達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如何測量星星之間的距離?
大兒子立刻猜測道:「如果太陽是籃球大小,地球可能就像一粒沙子那麼大?」
小兒子則問道:「光速有多快?比賽車還快嗎?」
這些問題正是我希望聽到的。我解釋說,如果太陽是籃球大小,地球大約只有一顆豌豆那麼 大,而且會在大約30米遠的地方。這個比例讓孩子們震驚不已。
「那麼,冥王星在哪裡?」大兒子問道。
「大約在一公里之外,」我回答,「而且只有一粒塵埃那麼大。」
「哇!」小兒子驚嘆道,「太空真的很大很空!」
這可能是我聽過的對宇宙最簡潔的描述了。
AI Assistant & Ask(AI助手與提問)
回到屋內,我們決定向AI助手提出一些關於宇宙的問題。孩子們開始思考他們想知道的問題:
「銀河系有多大?」「黑洞是什麼?它們會吃掉一切嗎?」「為什麼行星是圓的?」「如果我們能飛到最近的恆星,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一起將這些問題輸入AI助手,然後觀察它如何回答。當AI解釋銀河系包含約2000億顆恆星時,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當它談到黑洞的引力如此之強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逃脫時,大兒子的下巴幾乎掉到了地板上。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AI解釋,即使以光速旅行(每秒30萬公里),到達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也需要超過4年時間。
「所以即使我們有最快的太空船,也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到達那裡?」大兒子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失望。
「是的,」我回答,「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說,如果外星人來訪問地球,他們一定有我們無法想像的先進技術。」
小兒子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也許他們有某種蟲洞或者傳送器,就像電影裡那樣!」
我不忍心告訴他,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些東西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相反,我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像你們這樣的 年輕科學家,去發現新的旅行方式。」
這個回答似乎讓他們很滿意,尤其是當我暗示他們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太空探險家時。
Reflect(反思與統整)
在收集了大量關於宇宙的知識後,我們坐下來整理我們學到的內容。我拿出一張大紙,在中間畫了一個太陽(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帶笑臉的黃色圓圈,但孩子們很有禮貌地沒有指出這一點)。
「讓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今天學到的關於宇宙的知識,」我建議道。
我們開始在紙上記錄關鍵點:太陽系的結構、恆星的生命週期、銀河系的規模,以及宇宙的浩瀚。孩子們輪流分享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實,有時會爭論哪個天體最「酷」,這場辯論的熱度足以融化一顆小行星。
「我最喜歡的是黑洞,」大兒子宣布,「因為它們超級強大,連光都無法逃脫。」
「我喜歡木星,」小兒子反駁道,「因為它有一個大紅斑,就像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颱風。」
我解釋說,宇宙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既龐大又神秘,我們對它的了解還很有限。「科學家們每天都在發現新的東西,」我說,「也許有一天,你們會發現一些連科學家都不知道的事情。」
這個想法似乎深深吸引了他們,尤其是當我提到有些行星和星星還沒有被命名時。
大兒子立刻宣布他要發現一顆新行星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它,而小兒子則希望發現一顆「披薩形狀的行星」。我不確定宇宙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天體,但我欣賞他的創造力。
Know(知識內化與應用)
為了將我們的宇宙知識付諸實踐,我提議創建一個太陽系模型。
我們收集了各種材料:紙板、顏料、氣球、紙黏土,甚至還有一些閃亮的貼紙(這些貼紙在任何家庭項目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它們是否真的適合)。
孩子們開始製作他們自己的太陽系模型。大兒子負責繪製和切割行星,小心翼翼地按照正確的比例(至少是他理解的比例)製作每一個行星。小兒子則負責為行星上色,雖然他的藝術詮釋有些自由——他堅持認為土星應該是紫色的,因為「這樣看起來更酷」。
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開始將學到的知識融入到他們的創作中。大兒子計算了行星之間的相對距離,試圖在我們的模型中保持正確的比例。小兒子則記住了每個行星的特點,如木星的大紅斑和土星的光環。
當我們的太陽系模型完成後,我們將它懸掛在客廳的天花板上。
孩子們自豪地向媽媽展示他們的作品,解釋每個行星的特點和位置。看著他們自信地談論光年、黑洞和行星軌道,我感到一陣驕傲,這種驕傲之情比我第一次成功組裝宜家家具時還要強烈。
💬帥爸金句:宇宙就像孩子的好奇心,看似無限且充滿可能;當我們引導他們探索星空,我們不只是教他們天文知識,更是點亮他們心中的恆星。
💡知識點
太陽系由太陽、八大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組成。
光速約為每秒30萬公里,即使以這樣的速度,從太陽到地球也需要約8分鐘。
銀河系是一個包含約2000億顆恆星的星系,而宇宙中有數十億個類似的星系。
天文學家使用光年作為測量宇宙距離的單位,一光年是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約9.5萬億公里。
SPARK學習模型通過觀察、提問、AI輔助、反思和應用五個步驟,幫助孩子建立對抽象宇宙概念的具體理解。
在我們的星空探險結束後,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變化:孩子們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夜空。每當我們在晚上出門,他們都會抬頭尋找熟悉的星座和行星。小兒子甚至開始記錄他每晚看到的天體,就像一個真正的天文學家。
大兒子則對宇宙的規模產生了深刻的思考。「爸爸,」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問道,「如果宇宙這麼大,有這麼多星星和行星,你不覺得在某個地方一定有其他生命嗎?」
這個問題讓我驚訝,不是因為它的內容,而是因為它反映了他開始思考更大的哲學問題。我想,這可能就是教育的真諦——不是填鴨式地灌輸事實和數據,而是激發孩子們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答案。
至於我,我只希望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並決定拜訪地球,他們會欣賞我們在後院搭建的那個簡陋的天文台。因為說實話,如果他們已經掌握了跨越光年距離的技術,他們可能會對我們的科技水平感到失望。
但希望他們會欣賞我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些品質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應該是通用的。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