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誓,我家的廚房已經正式從「準備食物的地方」升級為「可能引發小型爆炸的科學實驗室」。這一切都始於上週二,當時我正試圖說服我的兩個兒子,蔬菜並不是外星人為了折 磨地球兒童而發明的邪惡食物。
「蔬菜很無聊,」大兒子宣布,語氣堅定得彷彿在宣讀一項憲法修正案。小兒子則點頭附和,那種堅定的表情讓我懷疑他們是否已經組建了一個反蔬菜地下組織。
就在我準備發表我那套「蔬菜讓你長高」的老套演講時,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海:為什麼不把廚房變成一個科學實驗室,讓孩子們通過SPARK學習模型來探索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呢?
畢竟,比起強迫孩子吃花椰菜,讓他們了解為什麼花椰菜看起來像微型外星樹,可能更容易讓他們接受這種食物。
See(觀察與引導)
我從冰箱和廚櫃中拿出各種食材:小蘇打、醋、紅椒、紫甘藍、檸檬、蛋、麵粉和一些看起來已經在冰箱角落存在了可疑長時間的水果。
我將這些材料整齊地排列在廚房中島上,就像電視烹飪節目主持人那樣,只是少了那種「我剛剛切了一整頭大蒜但我的手指看起來完全沒有受影響」的魔法。
「今天,」我用我最神秘的聲音宣布,「我們要在廚房裡做科學實驗。」
孩子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那種興奮的表情通常只出現在「披薩之夜」或「爸爸不小心把手指卡在了奇怪的地方」這類特殊場合。
我拿起紫甘藍,切下一片,然後將它放入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中。「看著這個,」我說,一邊倒入一些熱水。水很快變成了美麗的紫色。
「哇!」小兒子驚呼,「它在流血!」
「不是血,是花青素,」我解釋道,「這是一種能改變顏色的特殊物質。」
我們繼續觀察,當我加入幾滴檸檬汁時,紫色液體神奇地變成了粉紅色。孩子們的表情就像看到了魔法一樣,這讓我感覺自己是哈利波特和比爾奈伊的奇妙混合體。
Prompt(提示與方向)
看到孩子們被這個簡單的實驗深深吸引,我決定引導他們思考更深入的問題:「你們覺得為什麼紫甘藍水會變色?這和我們平時吃的酸性食物有什麼關係?」
我拿出幾張紙和彩色筆,在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pH值量表,從酸性到鹼性。
然後我提出了一系列引導性問題:
哪些食物是酸性的?
哪些是鹼性的?
我們如何用紫甘藍水來測試食物的酸鹼性?
為什麼有些食物吃起來是酸的,有些則不是?
大兒子立刻提出了一個假設:「檸檬一定是超級酸的,因為它吃起來很酸!」
小兒子則好奇地問:「那麼牛奶呢?它嚐起來不酸也不鹼。」
這些問題正是我希望聽到的。我拿出更多的玻璃杯,讓孩子們將紫甘藍水倒入其中,然後我們開始測試各種廚房食材:檸檬汁、醋、小蘇打水、牛奶、肥皂水。
每次液體變色,孩子們都會發出驚嘆聲,彷彿我們正在進行某種高級魔法儀式,而不是一個基本的化學實驗。我不忍心告訴他們,真正的科學家可能不會在每次pH值變化時歡呼「酷斃了!」
AI Assistant & Ask(AI助手與提問)
當我們的廚房已經佈滿了各種顏色的液體,看起來像是彩虹爆炸的現場時,我拿出了平板電腦。「讓我們來問問AI關於我們實驗的一些問題,」我建議道。
孩子們開始思考他們想知道的問題:「為什麼檸檬吃起來是酸的?」「為什麼小蘇打和醋混合會起泡泡?」「為什麼有些食物會變質?」「為什麼爆米花會爆開?」
我們一起將這些問題輸入AI助手,然後觀察它如何回答。當AI解釋酸是如何刺激舌頭上的味蕾時,大兒子做了個鬼臉;當它談到小蘇打和醋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時,小兒子興奮地跳了起來。
但最有趣的部分是當我們問到爆米花的問題。AI解釋說,爆米花內部有水分,當加熱時,水變成蒸氣,壓力增加,最終導致玉米粒「爆炸」。
「所以爆米花基本上是玉米的火山爆發?」大兒子問道,眼睛閃閃發光。
「差不多,」我回答,「只是沒有熔岩,除非你加了太多奶油。」
這個比喻可能在科學上不太準確,但它確實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小兒子立刻要求我們做爆米花,這樣他就可以「看到玉米火山爆發」。
我想,如果這能讓他們對食物科學感興趣,那麼清理廚房的額外工作也是值得的。
Reflect(反思與統整)
在我們的廚房變得比平常更加混亂之後(這是個相當高的標準,考慮到我平時的烹飪風格),我們坐下來整理我們學到的內容。我拿出一張大紙,在中間畫了一個鍋子圖案(至少我認為它看起來像鍋子,孩子們堅持說它更像一頂奇怪的帽子)。
「讓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今天學到的關於廚房科學的知識,」我建議道。
我們開始在紙上記錄關鍵點:酸鹼反應、狀態變化、溶解過程,以及為什麼某些食物混合在一起會產生新的物質。孩子們輪流分享他們最感興趣的實驗,有時會爭論哪個顏色變化最「酷」,這場辯論的熱度足以煮沸一壺水。
「我最喜歡的是小蘇打和醋的火山,」大兒子宣布,「因為它噴發得像真的火山一樣。」
「我喜歡紫甘藍變色,」小兒子反駁道,「因為它就像魔法一樣。」
我解釋說,科學和魔法之間的區別有時只是我們是否理解其中的原理。「魔法是我們還不理解的科學,」我說,感覺自己像是某個科幻電影中的智者,只是少了長袍和飄逸的白鬍子。
Know(知識內化與應用)
為了將我們的廚房科學知識付諸實踐,我提議創建一本「廚房科學食譜」。
我們拿出一個筆記本,開始記錄我們的實驗步驟和結果,就像真正的科學家一樣,只是可能多了一些食物污漬和過度使用的驚嘆號。
孩子們開始設計他們自己的食物實驗。大兒子決定測試不同的液體在油中的表現,發現水和油不會混合,而蛋黃則可以幫助它們結合(這基本上是蛋黃醬的科學原理)。
小兒子則對「隱形墨水」產生了興趣,我們用檸檬汁在紙上寫字,然後用熨斗加熱使文字顯現。
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開始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天早餐時,大兒子觀察到他的麥片在牛奶中軟化,並宣布這是「吸收作用和溶解過程的結合」。
小兒子則在喝橙汁時指出它是酸性的,「但不像檸檬那麼酸,因為它讓紫甘藍水變成橙色而不是亮紅色」。
當週末到來時,孩子們要求再做一次「廚房科學日」。
這次,他們甚至主動提出要嘗試一些他們以前拒絕的蔬菜,因為「我們需要測試不同食物的科學特性」。
看著他們自願吃下花椰菜(儘管是為了科學),我感到一種勝利感,這種感覺比成功修好漏水的水龍頭還要強烈。
💬 帥爸金句:廚房不只是準備食物的地方,它是家中最偉大的科學實驗室;當孩子理解了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他們不只是在吃飯,而是在品嚐知識。
💡知識點
酸鹼反應是日常烹飪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可以通過天然指示劑如紫甘藍汁觀察。
食物的狀態變化(如固態變液態、液態變氣態)是物理變化的實例,爆米花爆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乳化是將通常不會混合的液體(如油和水)結合在一起的過程,蛋黃等乳化劑可以幫助實現這一過程。
SPARK學習模型通過將日常活動轉化為學習機會,幫助孩子建立對科學概念的直觀理解。
將抽象科學概念與具體、可觀察的現象聯繫起來,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些概念。
在我們的廚房科學探險結束後,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變化:孩子們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食物。他們不再只是問「這個好吃嗎?」
而是好奇「這個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如果我們加入不同的材料會發生什麼?」
我想,這可能就是教育的真諦——不是強迫孩子們記住事實和數據,而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世界的奧秘。即使這意味著我的廚房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一場小型的化學災難。
至於我,我只希望他們不會把這些新發現的科學知識用於製造更大的混亂。因為說實話,我們的家庭保險可能不包括「因為八歲兒童試圖重現火山爆發而導致的廚房損壞」這一項。
但話說回來,如果這是激發他們對科學熱情的代價,那麼多洗幾次地板也是值得的。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 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