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加坡AI教育快跑,政策卻跟不上?台灣該如何迎頭趕上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正迅速擁抱人工智慧(AI)技術,學生和教師積極採用AI工具來提升學習與教學效率。然而,政策制定的腳步似乎未能同步跟上,導致校園內AI應用的規範與指導出現落差。根據報導,僅有51%的中學生就讀於有明確AI使用規範的學校,另有33%的學生對學校的AI政策感到不確定。
新加坡教育中的AI應用現況
新加坡教育部與GovTech合作開發的「學生學習空間(Student Learning Space, SLS)」平台,已整合AI功能,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即時反饋與自動評分等服務。此外,適應性學習系統(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ALS)已在數學與地理科目中應用,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調整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成效。
教師與學生的觀點
儘管AI技術帶來諸多便利,教師與學生對其應用仍持保留態度。教師擔心AI可能削弱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則擔憂過度依賴AI會影響自身的學習深度。此外,教師對於AI工具的熟悉度與培訓資源的不足,也限制了AI在教學中的有效整合。
對台灣教育的啟示
台灣在推動AI教育方面已有初步進展,例如部分學校引入AI課程與工具,並舉辦相關培訓。然而,整體而言,台灣的AI教育政策與實際應用之間仍存在落差。借鑑新加坡的經驗,台灣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制定明確的AI教育政策:確保所有學校都有統一的AI使用規範,保障學生的學習權益與數據安全。
加強教師培訓:提供教師充分的AI工具培訓, 提升其在教學中有效運用AI的能力。
推動AI倫理教育:教育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與道德判斷能力。
結語
新加坡在AI教育的推動上展現了積極的態度,但也暴露出政策與實踐之間的落差。台灣應從中吸取經驗,制定完善的AI教育政策,強化教師培訓,並推動AI倫理教育,確保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健康發展。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