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育兒資源與工具

附錄:育兒資源與工具
在本書中,我分享了四個育兒原則及其在各種情境中的應用。為了幫助你更好地實踐這些原則,我整理了一些實用的資源和工具,希望能為你的育兒之旅提供額外的支持。
親子關係建立工具
情感連接日記
每天記錄與孩子的一個正面互動
每週反思:哪些互動特別有效?為什麼?
每月計劃:下個月想要嘗試的新連接方式
「特別時光」計劃表
每週安排至少30分鐘的一對一時間
讓孩子選擇活動
關閉所有電子設備,全神貫注
避免教導、糾正或指導,純粹享受在一起的時光
親子溝通句式
「我注意到你...」(描述, 不評判)
「我猜你可能感到...」(嘗試理解情緒)
「你需要什麼幫助嗎?」(提供支持)
「我很欣賞你...」(具體肯定)
問題解決框架
SOAR 問題解決模型
Situation(情境): 具體描述發生了什麼
Observation(觀察): 注意到哪些行為和情緒線索
Analysis(分析): 可能的原因和需求是什麼
Response(回應): 如何有效回應和解決
「暫停-思考-選擇」三步法
暫停: 深呼吸,避免立即反應
思考: 考慮多種可能的回應方式
選擇: 選擇最能維護關係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分類工具
安全問題: 需要立即干預
價值觀問題: 需要討論和引導
偏好問題: 可以給予孩子自主權
發展階段問題: 需要耐心和理解系統構建資源
四大發展系統追蹤表
運動系統:記錄每週活動類型和時間
閱讀系統:追蹤閱讀量和閱讀多樣性
數學系統:記錄解題數量和類型
情緒系統:記錄處理不同情緒的經驗
習慣培養工具
視覺化習慣追蹤圖
「小步驟」分解表:將大目標分解為小步驟
環境設計清單:如何調整環境支持好習慣
獎勵系統設計:注重內在動機的獎勵方式
家庭系統優化指南
日常流程審查:哪些流程可以簡化或改進
家庭會議框架:如何有效進行家庭決策
責任分配矩陣:年齡適宜的家務和責任
系統評估時間表:何時審查和調整家庭系統
需求邊界工具
需求分類表
孩子的需求 vs. 父母的需求
必要需求 vs. 偏好需求
當下需求 vs. 長期需求
表達的需求 vs. 潛在的需求
邊界設定對話指南
清晰表達邊界的句式
如何解釋邊界背後的原因
如何在堅定邊界的同時保持連接
如何處理邊界測試
自我照顧計劃模板
身體自我照顧: 睡眠、營養、運動
情緒自我照顧: 情緒處理、支持系統
社交自我照顧: 成人關係、社區連接
個人發展: 興趣、學習、成長
推薦閱讀
親子關係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柏與伊蓮·瑪茲麗希
《親子關係的療癒力量》,丹尼爾·席格
《愛的五種語言:兒童篇》,蓋瑞·查普曼
問題解決
《正向管教》,珍·尼爾森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解決親子衝突》,哈爾·愛德華·魯尼
《養育男孩》與《養育女孩》,史蒂夫·比達爾夫
系統思維
《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
《刻意練習》,安德斯·艾瑞克森
《終身成長》,卡羅爾·德韋克
需求與邊界
《情緒取向育兒法》,約翰·高特曼
《養育高EQ的孩子》,約翰·高特曼
《設定界限,尊重自我》,亨利·克勞德
數位工具與應用
家庭組織應用
Cozi: 家庭日曆和任務管理
OurHome: 家務分配和獎勵系統
FamilyWall: 全方位家庭管理平台
兒童發展追蹤
Kinedu: 基於年齡的發展活動
Starfall: 閱讀和數學技能發展
GoNoodle: 促進身體活動和正念
親子溝通工具
Moment Garden: 私密家庭記憶分享
FamCam: 家庭視頻信息
Calm: 親子冥想和放鬆練習
學習資源平台
Khan Academy Kids: 全面早期學習
Epic!: 數字兒童圖書館
Outschool: 線上互動課程
社區資源
尋找當地的:
親子支持小組
家庭輔導服務
兒童發展中心
家長教育工作坊
社區親子活動
記住,這些資源是輔助工具,而不是替代你的直覺和對孩子的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動態和價值觀。使用這些資源時,請根據你和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最重要的是,給自己和孩子一些寬容。育兒是一段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回報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學習和成長。
祝你的育兒之旅充滿喜悅和智慧!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 https://www.youtube.com/@ppvs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