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文章8:帥帥學自行車的驚險一週

如果你認為教孩子騎自行車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麼你顯然從未嘗試過教一個固執的三歲小男孩如何在兩個輪子上保持平衡,同時還要說服他,頭盔不是外星人用來控制地球人思想的裝置。
一切始於亮亮三歲生日那天。我們送給他一輛閃亮的紅色平衡車——那種沒有踏板、讓孩子用腳蹬地前進的小車。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先讓他學會平衡,將來再升級到真正的自行車。
亮亮看到禮物時眼睛亮了起來,興奮地圍著它轉了好幾圈。「我可以騎嗎?現在就騎!」他迫不及待地說。
「當然可以,」我微笑著回答,「不過我們需要先戴上安全裝備。」
我拿出頭盔、護膝和護肘,亮亮的表情立刻從興奮變成了懷疑。
「不要!」他堅決地說,「不舒服!」
就這樣,我們的自行車學習之旅開始了——不是在馬路上,而是在客廳裡,圍繞著「為什麼必須戴頭盔」這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展開激烈辯論。
經過二十分鐘的談判(包括示範、解釋、承諾和最終的輕微威脅),亮亮終於同意戴上頭盔。但他堅持不戴護膝和護肘,因為——用他的話說——「它們讓我變成機器人」。
考慮到這是我們的第一天,我決定妥協,只堅持頭盔是不可協商的。
我們來到 小區的空地上。我扶著亮亮坐上平衡車,給他示範如何用腳蹬地前進。
「好的,亮亮,現在你試試看。慢慢來,先用腳走路的方式前進。」
亮亮點點頭,開始行動。但他不是慢慢前進,而是像火箭發射一樣猛地蹬地,平衡車向前衝去。三秒後,他和車一起摔倒在地。
我立刻衝過去。「亮亮,你沒事吧?」
亮亮坐在地上,看起來有點震驚,但沒有哭。他看了看自己的膝蓋(有一點擦傷),然後看著我說:「爸爸,我需要護膝。」
我忍住了說「我告訴過你」的衝動,只是點點頭:「好的,我們回家拿。」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每天都花時間練習。亮亮從最初的跌跌撞撞,到能夠穩定地滑行一小段距離。但每當速度稍快,或者遇到小坡時,他就會緊張得僵住,然後摔倒。
第四天,亮亮開始失去耐心。「我不想騎了!太難了!」他沮喪地說,把平衡車推倒在地。
看著他沮喪的樣子,我意識到我需要應用我的育兒原則來幫助他度過這個學習瓶頸。
應用原則2:放下評判,專注解決問題
我的第一反應是評判:亮亮為什麼這麼容易放棄?為什麼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堅持練習?是不是我們平時太縱容他了?
但這些評判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相反,它們只會讓我感到挫敗和失望,進而影響我和亮亮的互動。
所以我決定放下評判,專注於理解問題的根源:為什麼亮亮在學習騎車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是技能問題?是恐懼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我蹲下來,平視亮亮的眼睛,溫和地問:「亮亮,你能告訴爸爸,騎車時你覺得最難的部分是什麼嗎?」
亮亮猶豫了一下,然後說:「我...我害怕摔倒。而且我不知道怎麼讓車子聽我的話。」
啊哈!原來問題不僅是技能不足,還有恐懼和控制感的缺失。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需要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 帥爸金句:「孩子的『我不行』,往往不是能力的限制,而是恐懼的表達。」
應用原則1:親子關係至上
理解了亮亮的困難後,我知道首先需要加強我們的連結和信任。如果他不信任我能保護他的安全,任何技術指導都不會有效。
「亮亮,」我輕聲說,「謝謝你告訴爸爸真實的感受。你知道嗎?爸爸小時候學騎車也摔過很多次,也曾經害怕。」
亮亮驚訝地看著我:「真的嗎?但你現在騎得那麼好!」
「是的,因為我一直練習,而且有人幫助我。」我微笑著說,「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練習,讓你感覺更安全。」
亮亮點點頭,眼神中的沮喪減少了。
「我們今天不騎車,只是玩一些幫助你學會平衡的遊戲,好嗎?」
💡知識點:研究表明,在學習新技能時,恐懼和焦慮會顯著影響學習效果。當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支持時,他們的大腦更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是克服學習障礙的第一步。
應用原則3:構建系統,不計較眼前
那次對話後,我意識到我需要為亮亮構建一個更有效的「學習騎車系統」,而不是簡單地期望他通過反覆練習自然掌握這項技能。
回顧我們的學習方式,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我們直接從平衡車開始,沒有更漸進的準備活動
練習環境(小區空地)有時人多車雜,增加了亮亮的緊張感
我的指導過於技術性,忽視了情緒和心理因素
缺乏明確的進步標記,讓亮亮感受不到成就感
基於這些觀察,我開始構建一個新的「學習騎車系統」:
1. 漸進式學習階段
我們將學習過程分解為更小的步驟: - 第一階段:平衡遊戲(單腳站立、走平衡木等) - 第二階段:熟悉平衡車(坐在上面被推著走,感受車子的移動) - 第三階段:短距離滑行(平地上,有爸爸在旁邊保護) - 第四階段:自主滑行(逐漸增加距離和難度)
2. 安全的練習環境
我們選擇了一個更安靜、平坦的場地,地面是草地,摔倒時不會那麼疼。我也確保每次練習時間不超過20分鐘,避免亮亮因疲勞而增加摔倒風險。
3. 情緒支持與技能指導並重
我開始更多地關注亮亮的情緒狀態,在他緊張時提供安慰,在他勇敢嘗試時給予讚賞。同時,我將技術指導簡化為簡單、具體的提示,如「眼睛看前方」、「腳用力蹬地」等。
4. 可視化的進步記錄
我們在家裡貼了一張「亮亮的騎車冒險地圖」,每次練習後都會標記他的新成就,如「第一次連續滑行5米」、「第一次成功轉彎」等。這幫助他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了持續學習的動力。
💬帥爸金句:「教孩子騎自行車不是關於車輪和平衡,而是關於勇氣和堅持。」
應用原則4:分清主體,尊重需求邊界
在整個過程中,我不斷提醒自己:學騎車的主體是亮亮,不是我。我需要分清楚:是我需要亮亮迅速學會騎車來證明我的教育能力,還是亮亮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這項技能?
這個反思幫助我調整了自己的期望和方法。我開始更多地傾聽亮亮的需求,尊重他的恐懼,同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
我發現,當我尊重亮亮的學習邊界(如害怕下坡、需要爸爸在旁邊等),同時堅持安全原則(如必須戴頭盔),他反而更願意嘗試和挑戰自己。
💡知識點: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主感是內在動機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孩子感到他們有一定的控制權和選擇權時,他們更願意面對挑戰。在學習新技能時,平衡挑戰與支持、自主與指導至關重要。
後續發展
這個新的學習騎車系統沒有立即創造奇蹟——亮亮沒有在一天內成為自行車大師。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看到了穩定的進步:
亮亮對騎車的恐懼減少了,願意嘗試的勇氣增加了
他的平衡能力逐漸提高,能夠滑行更長的距離
他開始享受騎車的過程,而不只是把它視為一項困難的任務
最重要的是,他學會了面對挫折和失敗,培養了堅持的品質
兩週後,一個令我驚喜的場景發生了:亮亮主動拿出平衡車,戴上頭盔,對我說:「爸爸,我想練習騎車。我今天要試著滑行到那棵大樹那裡!」
那一刻,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亮亮不僅在學習一項身體技能,還在培養勇氣、毅力和面對挑戰的積極態度。
反思
回顧這段經歷,我意識到教亮亮騎自行車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微縮版的人生課堂。它包含了學習、失敗、恐懼、堅持、進步和成就的所有元素。
這讓我思考:我們作為父母,有多少時候是在急於看到結果,而忽視了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有多少時候,我們的教導方式是基於我們的期望和時間表,而不是孩子的需求和節奏?
在AI時代,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重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孩子們將面臨更多需要學習的新技能和適應的變化。而面對挑戰的勇氣、從失敗中恢復的韌性、持續學習的動力,將比任何具體技能都更為重要。
所以,當你的孩子在學習新技能時遇到困難,請記住:
1. 放下評判,理解困難背後的真正原因
2. 維護親子關係,建立安全感和信任
3. 構建漸進式的學習系統,而不是期待一蹴而就 4. 分清需求主體 ,尊重孩子的學習節奏和邊界
最後,請記住:教孩子學習新技能不僅是關於技能本身,更是關於培養面對生活挑戰的態度和能力。
💬帥爸金句:「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不只是教孩子如何騎自行車,更是教他們如何騎上人生這輛永不停歇的自行車。」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 https://www.youtube.com/@ppvs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