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實踐文章4:亮亮不肯刷牙的那些夜晚

實踐文章4:亮亮不肯刷牙的那些夜晚

如果你認為核子物理學很複雜,那麼你顯然沒有試過說服一個三歲小孩在睡前刷牙。


每天晚上,我家都會上演一場堪比好萊塢動作片的「刷牙大戰」,主演:固執的亮亮和日漸崩潰的我。這場戲碼的劇情大致如下:

晚上8點,我宣布:「亮亮,該刷牙了!」


亮亮立刻變身為奧運短跑選手,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在房子的某個角落。


接下來是一場捉迷藏,我在各個房間尋找那個咯咯笑的小傢伙,最終在窗簾後面、床底下或者(有一次)洗衣籃裡找到他。


然後是談判階段:「再玩五分鐘」、「我不想刷牙」、「我的牙齒不髒」、「恐龍不刷牙」(這是他的終極論點,因為亮亮對恐龍有著狂熱的崇拜。


最後是實施階段,通常伴隨著各種形式的抗議:扭動、哭泣、緊閉嘴巴,有時甚至是一場小型的臥室奧運會,項目包括「從爸爸手中逃脫」和「牙刷躲避球。


整個過程耗時約30分鐘,結束時我筋疲力盡,亮亮的牙齒勉強被刷了那麼幾下,而浴室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一場小型海嘯。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個月,直到我意識到:我需要一個新的策略。我的育兒原則可以在這場「刷牙大戰」中派上用場嗎?

🎁專為忙碌爸媽精心打造的《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

忙到沒時間懂AI,但又怕孩子被時代甩開? 這份《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就是給你的。


  • 每次只要15分鐘,讓你和孩子一起做出第一份AI作品

  • 不用懂技術、不用教學,只要陪著,就能啟動未來素養

  • 任務卡+Notion打卡表,一頁式設計,超好上手


👉加入官方LINE並輸入「共學」今晚就能開始第一個任務,帶孩子一起走進AI的世界




應用原則2:放下評判,專注解決問題

我的第一反應是評判:亮亮為什麼這麼不聽話?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要搞得這麼複雜?其他孩子都能乖乖刷牙,為什麼他就不行?


但這些評判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相反,它們只會讓我感到挫敗和憤怒,進而影響我和亮亮的互動。


所以我決定放下評判,專注於理解問題的根源:為什麼亮亮如此抗拒刷牙?


一天晚上,在又一場刷牙大戰後,我坐在亮亮的床邊,平靜地問:「亮亮,你能告訴爸爸,為什麼你不喜歡刷牙嗎?」

亮亮猶豫了一下,然後說:「牙膏辣嘴巴...牙刷刮得疼...而且水太冷了。」


啊哈!原來問題不是亮亮故意搗亂,而是他真的對刷牙過程感到不舒服。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需要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帥爸金句:「孩子的『不聽話』,往往是我們沒有聽懂他們的需求。」

應用原則1:親子關係至上

理解了亮亮抗拒刷牙的原因後,我知道首先需要修復和加強我們的關係。如果他感到被強迫或不被理解,任何刷牙策略都會失敗。


「亮亮,」我輕聲說,「謝謝你告訴爸爸真實的感受。爸爸明白了,刷牙對你來說不舒服。我們一起想辦法讓它變得更好,好嗎?」

亮亮點點頭,眼神中的防備減少了。他不再擔心因為不喜歡刷牙而被批評。


「明天我們一起去買一支新的牙刷和牙膏,你可以自己選擇你喜歡的。」我提議道,「而且,我們可以調整水溫,讓它不那麼冷。你覺得怎麼樣?」


亮亮的眼睛亮了起來:「我可以選恐龍牙刷嗎?」

「當然可以!」我微笑著回答。


💡知識點:研究表明,給予孩子適當的選擇權和控制感可以顯著減少日常活動中的權力鬥爭。當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見被尊重,他們更願意合作。

應用原則3:構建系統,不計較眼前

那次對話後,我意識到我需要為亮亮構建一個更有效的「口腔衛生系統」,而不是每天晚上都進行一場消耗戰。


回顧我們的刷牙方式,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1. 刷牙被視為一項強制任務,而不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

  2. 刷牙過程對亮亮來說不舒適

  3. 刷牙時間常常是在亮亮已經疲倦的晚上

  4. 缺乏明確的刷牙流程和期望


基於這些觀察,我開始構建一個新的「口腔衛生系統」:

1. 個人化的刷牙工具

我帶亮亮去商店,讓他選擇了一支恐龍造型的牙刷和一款水果味的兒童牙膏。他還選了一個恐龍計時器,用來計算刷牙的兩分鐘。這些個人化的工具立即增加了他對刷牙的興趣。


2. 刷牙儀式的建立

我們創建了一個固定的刷牙流程:先用溫水漱口,然後擠牙膏,接著按照「上下左右前後」的順序刷牙,最後再漱口。這個明確的流程減少了不確定性,讓亮亮知道每一步該做什麼。


3. 刷牙遊戲化

我們將刷牙變成了一個遊戲:「消滅細菌怪獸」。每次刷牙,亮亮都是一位勇敢的恐龍戰士,用他的「魔法牙刷」消滅藏在牙齒上的「細菌怪獸」。我們還創作了一首簡單的刷牙歌,讓整個過程更加有趣。


4. 示範和陪伴

我開始和亮亮一起刷牙,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並讓他看到刷牙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針對他的要求。


5. 成就記錄系統

我們在浴室牆上貼了一張「刷牙英雄榜」,每次亮亮完成刷牙,就可以在上面貼一顆星星。累積一定數量的星星後,我們會一起閱讀一本關於恐龍的書或進行其他他喜歡的活動。


💬帥爸金句:「不要試圖贏得每天晚上的刷牙戰役,而要構建一個讓刷牙成為自然習慣的系統。」

應用原則4:分清主體,尊重需求邊界

在整個過程中,我不斷提醒自己:刷牙雖然是為了亮亮的健康,但強制執行的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我需要分清楚:是我需要亮亮立刻完美地刷牙來證明我的育兒成功,還是亮亮需要逐漸培養健康的口腔衛生習慣?


這個反思幫助我調整了自己的期望和方法。我開始更多地傾聽亮亮的需求,尊重他的感受,同時堅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我發現,當我尊重亮亮的需求邊界(如對牙膏味道的偏好、水溫的要求),同時明確我的邊界(刷牙是必須的,但方式可以靈活),我們之間的衝突大大減少了。


💡知識點: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主感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即使在必須完成的任務中,如果能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如選擇牙刷顏色、決定先刷上牙還是下牙),他們的合作意願會顯著提高。

後續發展

這個新的口腔衛生系統沒有立即解決所有問題——亮亮偶爾還是會抗拒刷牙。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看到了穩定的進步:

  • 刷牙大戰的頻率從「每天」減少到「偶爾」

  • 亮亮開始主動提醒我該刷牙了

  • 他的刷牙技術逐漸改善,牙醫也給予了積極評價

  • 最重要的是,刷牙不再是一場權力鬥爭,而是日常生活的自然部分


三個月後,一個令我驚喜的場景發生了:亮亮在晚餐後主動走向浴室,拿起他的恐龍牙刷,回頭對我說:「爸爸,該消滅細菌怪獸了!」


那一刻,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亮亮不僅學會了刷牙,還開始將其視為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父母強加的任務。


反思

回顧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亮亮不肯刷牙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天生叛逆或懶惰,而是我們的方法不適合他。當我調整了方法,尊重了他的需求和感受,問題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改善。


這讓我思考:我們作為父母,有多少時候是在用自己的標準和期望強行推動孩子,而忽略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有多少「教養問題」,實際上是溝通和方法的問題?


在AI時代,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重要。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孩子將面臨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他們需要學會自我管理和決策,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強制和控制,而是通過尊重、理解和適當的引導。


所以,當你的孩子抗拒某項日常活動時,請記住:

1. 放下評判,理解背後的原因

2. 維護親子關係,創造安全的表達環境

3. 構建長期有效的系統,而不只關注眼前的服從

4. 分清需求主體,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邊界


最後,請記住:養成健康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一致性。今天的小小進步,可能是明天巨大變化的開始。


💬帥爸金句:「在育兒的牙刷大戰中,真正的勝利不是讓孩子刷牙,而是讓他們想要刷牙。」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https://reurl.cc/rEAK54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 https://www.youtube.com/@ppvsread

藍色抽象背景
加白邊.png

實踐文章8:帥帥學自行車的驚險一週

實踐文章12:帥帥的運動天賦在哪裡?

結語:四大育兒原則的整合應用

雲書苑

雲書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 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20號3F

✉️ 信箱 | talk@ppvs.org

☎️ 電話 | (02) 2823 - 0833

AI教育快與慢 AI親子共學

  • 官方網站
  • Facebook
  • Line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