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 vs. AI 誰比較聰明?小學生用 AI「作弊」的創意,讓老師哭笑不得

我發誓我沒有編這個。就在上週,我接到了小明學校陳校長的電話,當時我正在辦公室裡試圖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把整本《哈利波特》複製貼上到自己的論文裡,然後只把「哈利」改成自己的名字是個好主意(是的,我們雲書苑真的遇到過這種論文抄襲案例)。
「林先生,」陳校長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剛吞下一整顆檸檬,「我們需要您來一趟學校...關於您兒子和他的...呃...AI創新應用。」
「AI創新應用?」我重複道,心想小明什麼時候變成了科技神童。
「是的,」陳校長嘆了口氣,「您最好親自來看看。」
半小時後,我坐在陳校長的辦公室裡, 面前擺著一疊奇怪的考卷和作業。小明的班導師王老師也在場,表情複雜得像是在看一場既荒謬又有點佩服的魔術表演。
「林先生,」王老師開口道,「您知道ChatGPT嗎?」
「當然,」我點點頭,「那是一種大型語言模型AI。」
「很好,」王老師推了推眼鏡,「那麼,您知道您兒子是如何使用它的嗎?」
我搖搖頭,有種不祥的預感。
王老師拿起一張數學考卷,上面滿是小明的筆跡,但在每道題目旁邊,都有一個小小的QR碼貼紙。
「這是上週的數學考試,」王老師解釋道,「小明在每道題目旁邊都貼了一個QR碼。起初我以為這只是某種裝飾,直到我用手機掃描了其中一個...」
王老師拿出手機,掃描了其中一個QR碼,螢幕上立即顯示出一段文字:「 解題步驟:首先將分數通分,分母取最小公倍數12,然後...」
我的下巴差點掉到地上。「他把答案藏在QR碼裡?」
「不只是答案,」王老師搖頭,「是完整的解題步驟,用AI生成的。而且每個QR碼都不一樣,對應不同的題目。」
「但他是怎麼在考試時掃描這些QR碼的?」我困惑地問。
「他沒有,」陳校長插話道,「根據其他同學的說法,小明在考前就已經準備好了這些QR碼,把題目輸入AI,生成解答,然後轉成QR碼打印出來。考試時,他只需要找到對應的QR碼貼上去就行了。」
「這...這...」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感到震驚還是佩服。
「還有更多,」王老師繼續說,拿出一份英文作業,「這是上週的英文翻譯作業。請看這些句子。」
我看了看作業, 發現每個英文句子下面都有一行小小的、幾乎看不見的文字,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
「這是什麼?」我問。
「微型字體的中文翻譯,」王老師解釋,「他用AI生成翻譯,然後用最小的字體打印出來,貼在作業上。從遠處看根本看不出來,但他可以低頭近距離閱讀。」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家長:一種是擔心AI會讓孩子變笨的,另一種是驚訝於孩子用AI作弊的創意程度遠超過他們用在正經學習上的努力。很明顯,我屬於後者。」
「還有嗎?」我問,已經開始對小明的「創新能力」感到一種扭曲的驕傲。
「有,」陳校長點點頭,拿出一支看起來很普通的鉛筆,「這是我們從小明桌子裡發現的。看起來很普通,對吧?」
我點點頭。
「請看這個,」陳校長輕輕扭動鉛筆的橡皮擦部分,鉛筆突然發出微弱的藍光,一個小小的投影出現在桌面上,顯示著一段文字。
「這是...投影筆?」我驚訝地問。
「是的,」陳校長說,「他把AI生成的筆記投影到桌面上,然後假裝在思考問題,實際上是在閱讀答案。」
「但這種東西哪來的?」我問。
「網購,」王老師嘆了口氣,「據小明說,這是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的,專門用於『輔助學習』。」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一方面,我對小明的創意和執行力感到驚訝;另一方面,我知道這種行為絕對不能鼓勵。
「我們該怎麼辦?」我問。
「這就是我們請您來的原因,」陳校長說,「小明的行為當然不對,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希望能引導他將這些能力用在正確的地方。」
「我明白了,」我點點頭,「我可以和他談談嗎?」
「當然,」王老師說,「他現在在教室裡等您。」
當我走進教室時,小明正坐在角落裡,低著頭玩手指。看到我進來,他的表情像是被抓到偷吃餅乾的小狗,既內疚又有點倔強。
「嗨,爸爸,」他小聲說,「我猜你已經知道了。」
「是的,」我坐到他旁邊,「QR碼、微型字體、投影筆...我必須說,你的創意令人印象深刻。」
小明抬起頭,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低下頭去,「但這是作弊,我知道。」
「沒錯 ,這是作弊,」我嚴肅地說,「而且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學習?」小明猜測。
「部分正確,」我說,「但更重要的是,這違背了考試和作業的目的。考試是為了測試你的理解和能力,作業是為了幫助你練習和鞏固知識。如果你用AI來作弊,你可能會得到好成績,但你並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但AI就像是一個超級聰明的朋友,」小明辯解道,「如果我有一個超級聰明的朋友幫我,這也算作弊嗎?」
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一下。「如果你的朋友直接給你答案,而不是教你如何思考,那麼是的,這也算作弊。學習的目的是培養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賴他人。」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是經常需要合作和尋求幫助嗎?」小明反駁道。
「你說得對,」我承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需要合作和尋求幫助。但這裡有一個關鍵區別:在學校,考試和作業是為了評估你個人的學習成果;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無論你是獨自完成還是與他人合作。」
小明似乎在思考這個觀點。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我繼續說,「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醫生是真的學會了如何診斷和治療疾病,還是只會用AI查詢症狀然後照著做?」
「當然是真的學會了,」小明說。
「那如果你坐飛機,你希望飛行員是真的學會了如何駕駛飛機,還是只會按照AI的指示操作?」
「真的學會了,」小明再次回答。
「這就是為什麼真正的學習很重要, 」我解釋道,「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不僅僅是知道如何查詢答案。」
小明點點頭,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但是,」我補充道,「我必須承認,你展現出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問題不在於你使用了AI,而在於你如何使用它。」
「什麼意思?」小明好奇地問。
「AI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就像任何工具一樣,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它,」我解釋道,「如果你用它來逃避學習,那是不對的;但如果你用它來輔助學習,那可能是有益的。」
「輔助學習?」小明重複道。
「是的,」我點點頭,「比如,你可以用AI來:
1. 解釋你不理解的概念
2. 檢查你的作業是否有錯誤
3. 提供不同的解題思路
4. 創建練習題來測試你的知識
關鍵是,AI應該是你學習旅程中的助手,而不是替代品。」
小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所以我可以用AI,但不能用它來作弊?」
「沒錯,」我說,「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做一個實驗,看看如何正確地使用AI來提升學習效果,而不是逃避學習。」
「什麼實驗?」小明好奇地問。
「我們來看看你的數學考卷,」我拿出那張貼滿QR碼的考卷,「我注意到你在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得分很低。」
「是的,」小明承認,「我不太理解分數加減法。」
「那麼,讓我們用AI來幫助你真正理解這個概念,而 不是只給你答案,」我說,拿出手機,打開了一個AI助手應用。
我輸入:「請用簡單、生動的方式解釋分數加減法的概念,適合小學生理解。最好能用具體的例子和視覺化的描述。」
AI回答:「想像你有一塊披薩,它被平均分成8片。如果你吃了3片,那麼你吃了3/8的披薩。如果你的朋友又給了你2片,那麼你總共有了5/8的披薩(3/8 + 2/8 = 5/8)。
當分母相同時,分數加減法很簡單,只需要加減分子即可。
但如果分母不同呢?比如1/2 + 1/3?
想像你有兩塊不同的披薩:一塊被分成2片,另一塊被分成3片。你從第一塊拿了1片(1/2),從第二塊拿了1片(1/3)。要知道你總共拿了多少,我們需要一個共同的「計量單位」。
我們可以把這兩塊披薩都重新切成6片(2和3的最小公倍數)。那麼:- 1/2 = 3/6(原來的1片現在變成了3片)- 1/3 = 2/6(原來的1片現在變成了2片)
所以1/2 + 1/3 = 3/6 + 2/6 = 5/6。
這就是通分的概念:找到一個共同的分母,然後再進行加減法。」
「哇,這樣解釋我能理解!」小明驚訝地說,「披薩的比喻真的很有幫助。」
「看到了嗎?」我微笑著說,「AI可以幫助你理解概念,而不僅僅是給你答案。這才是正確使用AI的方式。」
接下來,我們用AI生成了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練習題,讓小明自己解答,然後用AI檢查他的答案並提供反饋。在這個過程中,小明的理解明顯提高了,他開始能夠自信地解決這類問題。
「這比作弊有用多了,」小明承認,「我現在真的懂了。」
「這就是真正的學習,」我說,「而且你會發現,當你真正理解了一個概念,你不再需要依賴外部工具,這種能力會伴隨你一生。」
「AI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能幫助你攀登知識的高峰;用得不好,它會讓你停留在山腳下,只能看著別人登頂。關鍵在於你是把它當作電梯,還是當作登山裝備。」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個「AI輔助學習計劃」,並與王老師和陳校長分享。他們對這個想法表示贊同,甚至決定在學校推廣這種方法,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AI作為學習工具。
小明也向全班做了一個小報告,分享他如何從「AI作弊高手」轉變為「AI學習夥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坦誠和轉變激勵了許多同學,他們開始探索AI輔助學習的各種可能性。
「爸,」有一天晚上,小明在做完作業後問我,「你覺得未來的學校會是什麼樣子?」
「我想,」我思考了一下,「未來的學校可能不再專注於記憶和重複,而是更注重理解、創造和應用。因為AI可以處理記憶和重複的部分,但它不能替代人類的理解和創造力。」
「那我們還需要學習知識嗎?」小明問。
「當然需要,」我回答,「但可能不是以我們現在的方式。你可能不需要記住所有的歷史日期或數學公式,但你需要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和數學概念的應用。知識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使用這些知識。」
「就像我們現在使用AI一樣?」小明問。
「某種程度上是的,」我點點頭,「未來的教育可能更像是教你如何與AI合作,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如何評估AI的回答,以及如何將AI的輸出轉化為有價值的見解和行動。」
「那聽起來比背誦乘法表有 趣多了,」小明笑著說。
「但你仍然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我提醒他,「AI可以幫助你計算,但它不能替代你的理解。」
「我明白了,」小明認真地點點頭,「就像我可以用計算器算出1/2 + 1/3 = 5/6,但如果我不理解為什麼,那麼當遇到新問題時,我就無法解決。」
「完全正確,」我驚訝於他的洞察力,「這就是為什麼真正的學習如此重要。」
在這個AI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它的能力所震撼,但也不要忘記,技術只是工具,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學會如何與AI合作,而不是依賴或抵制它,可能是他們未來成功的關鍵。
所以,下次當你發現你的孩子用AI「作弊」時,也許你可以把它視為一個教育機會,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使用這個強大的工具。畢竟,在未來的世界裡,懂得如何與AI合 作的人將比AI本身更有價值。
一句話說錯,全場失控?不再重複吼叫、崩潰、一句對的話,孩子就願意聽。
一張表教你 10 句關鍵語言 → 馬上改善親子互動
👉加入官方LINE輸入「教養語言」免費領取【10句教養語言轉譯表】
延伸資源:
🎧 Podcast 收聽全集|每天用 20 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力量
📺 YouTube 頻道|收看影片版 Podcast
👉 https://www.youtube.com/@ppvs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