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SPARK如何培養AI時代的關鍵思維能力

引言
有一次,我六歲的姪女問我:「叔叔,如果把一隻恐龍和一百隻雞放在一起,誰會贏?」
我正準備給出一個「成人式」的回答——解釋恐龍已經滅絕,現實中不可能有這種情況——但我及時閉上了嘴。相反,我問她:「你覺得呢?」
她眼睛一亮,開始構思一個複雜的戰略:「雞可以分散恐龍的注意力,然後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眼睛。但如果是霸王龍,它的手臂太短了夠不到背上。不過,如果雞會說人話,它們可以商量一個計劃...」
我驚訝於她思維的流動性和想像力。在那一刻,我意識到:創造力不是我們教給孩子的東西,而是我們必須避免從他們身上奪走的東西。
💬林政宏(帥爸)金句:「在AI可以瞬間生成答案的時代,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孩子知道什麼,而是教他們如何思考;不是填滿他們的頭腦,而是點燃他們的思維。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是AI可以模仿但無法真正擁有的人類特質——它們是我們在人機協作時代的獨特優勢。」
在AI和自動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成為最寶貴的人類能力。
當AI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論文、繪製圖像或編寫代碼時,人類的價值越來越體現在原創思考、問題重構和創新解決方案上——這些都需要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結合。
SPARK模型不僅關注知識獲取,更致力於培養這些高階思維能力,幫助孩子在AI時代茁壯成長。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通過SPARK模型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
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相輔相成的思維能力
創造力的本質
創造力常被誤解為僅與藝術相關的天賦,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更廣泛的認知能力:
創造力是產生新穎、有用和適當的想法或解決方案的能力。
創造力包含幾個關鍵要素:
流暢性:產生大量想法的能力。創造性思考者能夠快速生成多種可能性,而不急於判斷或選擇。
靈活性: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跳出常規思路,轉換思維方向。
獨創性:產生不尋常或獨特想法的能力。
精細性:發展和完善想法的能力,將粗略概念轉化為可行方案。
創造力不僅存在於藝術創作中,也存在於科學發現、商業創新、社會問題解決和日常生活中。
🎁專為忙碌爸媽精心打造的《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
忙到沒時間懂AI,但又怕孩子被時代甩開? 這份《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就是給你的。
每次只要15分鐘,讓你和孩子一起做出第一份AI作品
不用懂技術、不用教學,只要陪著,就能啟動未來素養
任務卡+Notion打卡表,一頁式設計,超好上手
👉加入官方LINE並輸入「共學」今晚就能開始第一個任務,帶孩子一起走進AI的世界
批判性思考的本質
批判性思考是有目的、自律的思維過程,旨在分析、評估和改進思考。
它包含幾個關鍵要素:
分析能力:將複雜問題分解為組成部分。
評估能力:根據證據和標準判斷信息的品質。
推理能力:從已知信息推導出合理結論。
自我調節:監控與改進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幫助我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辨識真相、做出明智決策。
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的協同關係
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常被誤解為對立,其實它們是互補的:
創造力沒有批判性思考 → 易變成無序幻想
批判性思考沒有創造力 → 易變成僵化分析
最有效的思考者能夠在兩者之間靈活切換,先自由發想,再嚴謹評估。
AI時代的思維挑戰與機遇
面臨的挑戰:
過度依賴AI,削弱原創思考能力
即時答案減少深度思考機會
演算法回音室限制觀點多樣性
資訊過載導致淺層處理
帶來的機遇:
AI處理常規任務,人類可專注創新
AI生成內容作為創意起點
擴展認知範圍,輔助複雜思考
促進人機協作的創新場景
教育的重點不再是與AI競爭,而是培養AI無法取代的人類思維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道德判斷與跨領域整合。
SPARK模型:思維能力培養的整合框架
SPARK模型的每個階段都為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S-See階段:好奇心與觀察
這個階段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基礎——好奇心和敏銳觀察:
創造力培養策略:- 鼓勵「如果...會怎樣?」類型的問題- 培養對不尋常、矛盾或意外現象的注意- 促進跨領域連接和類比思維- 創造「思維遊玩」的安全空間
批判性思考培養策略:- 引導深入觀察,超越表面特徵- 區分觀察與推斷(「我看到...」vs.「我認為...」)- 識別模式、關係和異常- 提出澄清和探究性問題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發展「思維開放性」——對新想法和觀點的接受度,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
P-Prompt階段:問題定義與規劃
這個階段培養問題重構和策略思考能力:
創造力培養策略:- 練習問題重構(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挑戰假設和常規思維方式- 設計開放性探究而非封閉性任務- 鼓勵多路徑思考(「還有哪些方法?」)
批判性思考培養策略:- 分析問題的組成部分和關係- 識別隱含假設和限制條件- 評估不同方法的優缺點- 制定有條理的探究計劃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發展「問題敏感性」——識別、定義和重構問題的能力,這是創新的關鍵起點。
A-AI Assistant & Ask階段:信息評估與整合
這個階段培養信息素養和知識整合能力:
創造力培養策略:- 使用AI生成多樣觀點和可能性- 探索跨學科連接和類比- 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產生新見解- 將AI視為創意夥伴而非答案提供者
批判性思考培養策略:- 評估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偏見- 識別論證中的邏輯謬誤和證據缺口- 比較和對比不同觀點- 理解AI工具的局限性和潛在偏見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發展「信息智慧」——有效獲取、評估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保持批判性視角。
R-Reflect階段:深度分析與綜合
這個階段培養反思性思考和知識綜合能力:
創造力培養策略:- 尋找意想不到的連接和模式- 綜合看似不相關的概念- 從多角度審視問題和發現- 鼓勵思維實驗和假設情境
批判性思考培養策略:- 評估證據質量和推理有效性- 識別自己和他人思維中的偏見- 考慮替代解釋和反駁論點- 反思思考過程本身的優缺點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發展「思維深度」——超越表面理解,探索更深層次含義和關係的能力。
K-Know階段:創新表達與應用
這個階段培養創造性表達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創造力培養策略:- 鼓勵獨特、個人化的表達方式- 支持創意冒險和實驗- 將知識應用於新情境和問題- 創造原創作品或解決方案
批判性思考培養策略:- 應用評估標準完善創意作品- 預測解決方案的潛在影響和限制- 測試和修改基於證據的假設- 評估成果並提出改進建議
在這個階段,學習者發展「創新能力」——將創意轉化為有價值成果的能力,以及「實踐智慧」——在實際情境中應用知識的能力。
SPARK在行動:思維能力培養案例
讓我們看看SPARK模型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
案例:「未來城市設計師」項目(適合10-13歲學生)
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問題解決和批判性評估能力,同時學習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和社區設計概念。
準備材料
城市規劃基本資料和案例
設計思考工具包
繪圖和模型製作材料
數位工具(用於研究和設計)
評估矩陣模板
活動指南
See階段:城市探險家(思維能力培養)- 觀察當地社區或虛擬城市環境,記錄優勢和挑戰- 進行「城市偵探」活動,尋找設計問題和機會- 討論:「理想城市應該具備什麼特質?為什麼?」- 收集不同文化和時期的城市設計案例
思維能力培養點:- 培養觀察敏銳度- 發展問題識別能力- 鼓勵跨文化和跨時代思考
Prompt階段:城市挑戰定義者(思維能力培養)- 重構觀察到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設定設計挑戰:「如何創造一個既環保又宜居的未來城市?」- 分析利益相關者需求和潛在衝突- 制定評估成功設計的標準
思維能力培養點:- 練習問題重構- 發展多角度思考- 培養評估標準制定能力
AI Assistant & Ask階段 :未來城市研究員(思維能力培養)- 使用AI工具探索創新城市設計概念- 研究可持續技術和未來趨勢- 分析不同城市模型的優缺點- 批判性評估未來預測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思維能力培養點:- 培養信息評估能力- 發展趨勢分析思維- 練習人機協作創意生成
Reflect階段:城市設計思考者(思維能力培養)- 綜合研究發現,識別關鍵設計原則- 考慮設計決策的長期影響和權衡- 反思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如何平衡- 分析成功城市案例的共同要素
思維能力培養點:- 培養系統思考能力- 發展長期影響評估- 練習多角度權衡分析
Know階段:未來城市創造者(思維能力培養)- 設計未來城市模型,整合創新理念和可持續原則- 創建視覺和書面說明,解釋設計理念和特色- 預測潛在挑戰並提出應對策略- 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同學和教師)展示並回應反饋
思維能力培養點:- 培養創意實現能力- 發展設計辯護思維- 練習接受和整合反饋
觀察要點
學生是否能夠識別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
他們的設計是否展現出創新性和可行性的平衡?
他們是否能夠批判性評估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他們是否能夠整合多學科知識創造解決方案?
🎁專為忙碌爸媽精心打造的《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
忙到沒時間懂AI,但又怕孩子被時代甩開? 這份《爸媽的AI共學起手包》,就是給你的。
每次只要15分鐘,讓你和孩子一起做出第一份AI作品
不用懂技術、不用教學,只要陪著,就能啟動未來素養
任務卡+Notion打卡表,一頁式設計,超好上手
👉加入官方LINE並輸入「共學」今晚就能開始第一個任務,帶孩子一起走進AI的世界
思維習慣的培養:超越技巧的思維文化
創造性思維習慣
培養創造力不僅是教授技巧,更是發展持久的思維習慣:
1. 保持好奇心持續提問和探索,即使在熟悉的環境中也能發現新奇事物。
2. 擁抱不確定性舒適地面對模糊和未知,將其視為創造的空間而非威脅。
3. 冒險精神願意嘗試新事物,視失敗為學習機會而非終點。
4. 跨界思考尋找不同領域、概念和經驗之間的連接。
5. 玩耍心態保持輕鬆、遊戲化的態度,允許思維自由遊走。
這些習慣需要長期培養,並通過環境和榜樣來強化。




